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WANG Yingming,JIANG Liang,DONG Yanbo,et al.Preparation condition and Cu2+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fly ash based geopolymer[J].Clean Coal Technology,2018,24(5):120-125,131.
Preparation condition and Cu2+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fly ash based geopolymer
0 引 言
我国水体、土壤等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通过生物富集等威胁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1]。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中煤燃烧后烟气中收捕的细灰,2015年中国粉煤灰产量达5.7亿t,同比增长约3%[2]。大量粉煤灰不加处理会产生扬尘,污染环境;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3-4]。研究人员直接利用粉煤灰,或制备地质聚合物、沸石、分子筛等,采用吸附、固封等方法,探究对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效果[5-9],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Cu2+是水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10-11]。地质聚合物中微孔尺寸与Cu2+直径相近,对水中的Cu2+有一定的吸附作用。Cheng等[12]以偏高岭土为原料,经碱激发制得地质聚合物粉末,对Cu2+和Pb2+的吸附量可达54.54和100 mg/g。葛圆圆[13]以偏高岭土为原料,水玻璃模数为1.6、n(H2O)/n(Al2O3)=22、n(Na2O)/n(Al2O3)=1时制得的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pH=5时,对Cu2+的吸附量达43.48 mg/g。吴君[14]将赤泥、磷酸、去离子水混合制备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平衡吸附量为21.34 mg/g;Mohammad等[15]利用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粉末吸附水中的Cu2+,最高单位吸附量可达96.8 mg/g[9,14]。Ge等[16]以偏高岭土、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悬浮固化法制得的球形多孔吸附剂比表面积达53.95 m2/g,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量达52.62 mg/g。Wang等[17]以粉煤灰为原料、NaOH为激发剂制得地质聚合物,pH=6.2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量达90 mg/g。
综上可见,原料种类和制备条件均会影响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地质聚合物,其Cu2+吸附量相差很大,但以往研究只给出地质聚合物制备条件和最佳吸附量的关系,Cu2+吸附量相差较大时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孔隙结构的讨论,以及孔隙结构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通过改变水玻璃模数、液固比、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制备地质聚合物,对有代表性的地质聚合物进行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并在不同吸附条件下考察对Cu2+的吸附性能,探究了地质聚合物制备条件-孔隙结构-吸附性能间的关系。
1 试 验
1.1 原料及药品
试验所用粉煤灰的主要成分见表1。可知,粉煤灰主要由SiO2、Al2O3、CaO、SO3和Fe2O3组成,其总量超过90%。
表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ly ash
水玻璃(北京优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模数为3.3,波美度为40。
主要试剂:氢氧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五水合硫酸铜(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DDTC-Na(铜试剂,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仪器:电子天平(FA1104,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增力电动搅拌器(JJ-1,金坛市医疗仪器厂)、超声波清洗器(YQ-520C,上海易净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101、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100,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微孔分析仪(Autosorb-IQ-MP,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1)水玻璃溶液的制备
水玻璃模数即溶液中SiO2与Na2O的摩尔比,取n(SiO2)/n(Na2O)=1.0、1.2、1.4、1.6、1.8,固定溶液中Na2O·nSiO2和去离子水质量比为0.32。取质量分数为34%、模数为3.3的工业水玻璃100 g,加入一定量的NaOH和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后,用超声波清洗器震荡15 min使NaOH充分溶解,静置24 h即得所需的水玻璃溶液。
2)不同模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取粉煤灰30 g,分别加入27 g模数为1.0、1.2、1.4、1.6、1.8的水玻璃溶液,搅拌15 min后,用超声波清洗器震荡15 min,密封,放入恒温箱中,在80 ℃下养护3 d,将制备的地质聚合物破碎研磨,取0.297~0.147 mm的地质聚合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为中性,于80 ℃下干燥12 h后进行吸附试验。
3)不同液固比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取粉煤灰30 g,分别加入模数为1.4的水玻璃溶液21、24、27、30、33、36、39 g,制备过程同2)。
4)不同养护温度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取粉煤灰30 g,加入27 g模数为1.4的水玻璃溶液,使用搅拌器搅拌15 min后,用超声波清洗器震荡15 min,密封,放入恒温箱中,分别在20、35、50、65、80、95 ℃下养护3 d,之后的步骤同2)。
5)不同养护时间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取粉煤灰30 g,加入27 g模数为1.4的水玻璃溶液,搅拌15 min后,用超声波清洗器震荡15 min,密封,放入恒温箱中,在80 ℃下养护0.5、1、2、3、4、6 d,之后的步骤同2)。
1.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置Cu2+质量浓度为 0、0.4、0.8、1.2、1.6、2.0、2.4、2.8 mg/L的CuSO4溶液100 mL于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稀释,用移液管向其中加入6 mL铜试剂溶液后定容。在Cu2+溶液和DDTC-Na溶液混合后5~25 min,用氨水调节pH=9~10。在波长452 nm下测其吸光度,根据所得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吸光度-铜离子浓度标准曲线
Fig.1 Absorbance-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standard curve
由图1可知,被测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式为c=(A + 0.000 3)/0.177 6(其中A为被测溶液的吸光度,c为被测溶液的质量浓度,mg/L),R2=0.999 98。
1.2.3 吸附试验
以水玻璃模数1.4、液固比0.9、养护时间3 d、养护温度80 ℃条件下制得的地质聚合物进行吸附试验。
1)不同Cu2+溶液pH值
取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 Cu2+溶液,用稀硫酸调整溶液pH=2、3、4、5、6,边搅拌边缓慢加入0.2 g地质聚合物,继续搅拌15 min,静置2 h,过滤。取一定量滤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稀释,用移液管向其中加入6 mL铜试剂溶液后定容。在Cu2+溶液和铜试剂溶液混合后5~25 min,用氨水调节pH=9~10。在波长452 nm下测其吸光度。根据图1计算被测溶液中Cu2+浓度。
2)不同地质聚合物加入量
取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 Cu2+溶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调节pH=5,边搅拌边缓慢加入0.05、0.10、0.15、0.20、0.25 g地质聚合物,继续搅拌15 min,静置吸附2 h,测定滤液中Cu2+浓度。
3)不同吸附时间
取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 Cu2+溶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调节pH=5,边搅拌边缓慢加入0.2 g地质聚合物,继续搅拌15 min,静置吸附15、30、45、60、90 min和2、12、24、48 h,测定滤液中Cu2+浓度。
4)不同Cu2+溶液浓度
取100 mL质量浓度为60、80、100、120、140、160 mg/L Cu2+溶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调节pH=5,边搅拌边缓慢加入0.2 g地质聚合物,继续搅拌15 min,静置吸附2 h,测定滤液中Cu2+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地质聚合物制备条件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
2.1.1 水玻璃模数的影响
水玻璃模数对地质聚合物吸附Cu2+的影响如图2所示。可知,随着水玻璃模数增加,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单位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小,在水玻璃模数为1.4时达到最大值。
图2 水玻璃模数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2 Influence of sodium silicate modulus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从图2选取水玻璃模数为1.0、1.4、1.8的3种地质聚合物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孔径分布如图3所示,表面积分别为26.154、28.497、21.132 m2/g,结合图2可见,地质聚合物比表面积越大,Cu2+吸附量越大。
图3 不同水玻璃模数制备的地质聚合物的孔径分布
Fig.3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geopolymers for different sodium silicate modulus
由图3可知,水玻璃模数为1.8的地质聚合物中,孔径1.5~6.0 nm的含量最高,50~120 nm的含量最低;水玻璃模数为1.4的地质聚合物中,50~120 nm的含量最高;水玻璃模数为1.0的地质聚合物中,孔径1.5 nm左右的含量最低。比较地质聚合物孔结构与Cu2+吸附量的关系可知,地质聚合物中1.5~6.0 nm孔径含量越高,对Cu2+的吸附量越大,由于水玻璃模数为1.8的地质聚合物中,50~120 nm的孔含量很低,且比表面积最小,因而Cu2+吸附量较小。
2.1.2 液固比的影响
液固比对地质聚合物吸附Cu2+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随着液固比的增加,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单位吸附量先缓慢增加,在液固比为1.1时最大,然后迅速减小。
图4 液固比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4 Influence of liquid to solid ratio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液固比为0.8、1.1、1.3的3种地质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4.773、28.019、23.130 m2/g,其孔结构分析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种液固比的地质聚合物孔分布较相似,液固比0.8地质聚合物的1.5~6.0 nm的孔含量最低,20~100 nm的孔含量最高;液固比1.1地质聚合物的1.5~6.0 nm的孔含量最高;液固比1.3地质聚合物的10~100 nm的孔含量最低。液固比为0.8、1.3的地质聚合物相比,比表面积接近,1.5~6.0 nm的孔含量相近,20~100 nm的孔含量较高,Cu2+吸附量较大。
图5 不同液固比制备的地质聚合物的孔径分布
Fig.5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geopolymers for different liquid-solid ratio
2.1.3 养护时间的影响
地质聚合物养护时间对其吸附Cu2+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单位吸附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
图6 养护时间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6 Influence of curing time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养护时间为12 h和6 d的地质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3.901、22.551 m2/g,其孔结构分析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地质聚合物中的孔分布总体变化不大,养护时间为6 d地质聚合物的中孔含量略小于养护时间为12 h,20~60 nm的孔含量大幅减少,不利于Cu2+的扩散。
图7 不同养护时间制备的地质聚合物的孔径分布图
Fig.7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geopolymers for different curing time
2.1.4 养护温度的影响
地质聚合物养护温度对其吸附Cu2+的影响如图8所示,可知,养护温度吸附效果影响不大。
图8 养护温度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8 Influence of curing temperature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2.2 吸附条件对地质聚合物Cu2+吸附性能的影响
2.2.1 pH值的影响
溶液pH值对地质聚合物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如图9所示,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量快速增加,pH>4时,几乎不再增加;当pH>5.5时,Cu2+易与OH-反应生成沉淀。
图9 pH值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9 Influence of solution ph value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2.2.2 地质聚合物加入量的影响
地质聚合物加入量对地质聚合物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随着地质聚合物加入量的增加,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单位吸附量逐渐减小,对Cu2+的总吸收率逐渐增加。
图10 地质聚合物加入量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10 Influence of adsorbent dosage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2.2.3 吸附时间的影响
溶液中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时间对地质聚合物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如图11所示,可知,0~45 min时,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速度最快,45~120 min速度逐渐减慢,12 h后Cu2+浓度几乎不再变化,可认为已达到吸附平衡。
图11 吸附时间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11 Influence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2.2.4 Cu2+初始浓度的影响
Cu2+初始浓度对地质聚合物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如图12所示。2 h时,随着Cu2+初始浓度的增大,地质聚合物单位吸附量增加;由2.2.3节可知,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12 h时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达到平衡,为了保证吸附平衡,取吸附时间24 h,由图12可以看出,其吸附饱和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图12 Cu2+初始浓度对Cu2+吸附量的影响
Fig.12 Influenc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u(Ⅱ) on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2.3 等温吸附方程
对Freundlich方程Q=KC1/n两边取对数可得
lg Q=lg K+1/nlg C
(1)
式中,Q为单位吸附量,mg/g;C为平衡时Cu2+质量浓度,mg/L;K、n为经验常数。
24 h的吸附平衡前后Cu2+浓度与吸附平衡时地质聚合物的单位吸附量见表2,根据式(1)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图13所示。
表2 Cu2+吸附量与平衡浓度
Table 2 Cu(Ⅱ) adsorption and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a
图13 Freundlich方程模拟
Fig.13 Freundlich equation simulation
由图13可得拟合曲线方程为lg Q=0.202 6×lg C+1.468 8,R2=0.981,由此可知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吸附Cu2+的等温吸附方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
3 结 论
1)在试验条件下所得地质聚合物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3 nm和70~110 nm。一般情况下,地质聚合物中,1.5~6.0 nm的孔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对溶液中Cu2+的单位吸附量越大。
2)地质聚合物制备条件中,水玻璃模数、液固比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影响较小。在水玻璃模数为1.4、液固比为1.1、养护时间为6 d时,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46.3、43.1、45.1 mg/g。
3)吸附试验中,溶液的pH值、地质聚合物加入量、Cu2+初始浓度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pH<4时,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的降低而减少;溶液中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地质聚合物加入量为0.5 g/L时,Cu2+吸附量达76 mg/g;地质聚合物加入量为2 g/L,溶液中Cu2+初始浓度为160 mg/L时,Cu2+吸附量为70 mg/g。
4)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对Cu2+的等温吸附方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
[1] 王清萍,蔡晓奕,金晓英,等.用稻米壳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和铅离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9):39-43.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R].2014.
[3] 昝玉亭,张华明,张晓亮,等.不同措施下粉煤灰产流产渣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1):41-46,53.
ZAN Yuting,ZHANG Huaming,ZHANG Xiaoliang,et al.Study on run off yield and soil erosion of fly ash under different measures[J].Journal of Soil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6,30(1):41-46,53.
[4] 戴晶晶.浅谈粉煤灰循环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10):12-13.
[5] 仇秀梅.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固封重金属及原位转化分子筛的研究[D].东营:中国地质大学,2015.
[6] 唐青,崔学民,贺艳,等.地质聚合物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技术陶瓷,2016,37(4):253-269.
TANG Qing,CUI Xuemin,HE Yan,et al.Geopolymer: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removing heavy metal from water[J].Advanced Ceramics,2016,37(4):253-269.
[7] VINAY Kumar Jha,MASAHIRO Nagae,MOTOHIDE Matsuda,et al.Zeolite formation from coal fly ash and heavy metal ion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thus-obtained Zeolite X in multi-metal syste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8):2507-2514.
[8] 朱强,卢都友.固化重金属离子用地质聚合物基体的制备及其离子相容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3):61-66.
ZHU Qiang,LU Duyou.Prepar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geopolymer matrix for 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J].Journa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32(3):61-66.
[9] 林坤圣.地聚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10] 曾芳,朱洪涛,张慧敏.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的正交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30(6):94-96.
[11] ZENG Fang,ZHU Hongtao,ZHANG Huimin.Experimental study on fly ash treatment of cupper-bearing waste water[J].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3,30(6):94-96.
[12] CHENG T W,LEE M L,KO M S,et al.The heavy metal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n metakaolin-based geopolymer[J].Applied Clay Science,2012,56(1):90-96.
[13] 葛圆圆.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14] 吴君.赤泥基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15] MOHAMMAD S Al-Harahsheh,KAMEL Al Zboon,LEEMA Al-Makhadmeh,et al.Fly ash based geopolymer for heavy metal removal:A case study on copper remov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2015,3(3):1669-1677.
[16] GE Yuanyuan,CUI Xuemin,KONG Yan,et al.Porous geopolymeric spheres for removal of Cu(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ynthesis and evalua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5,283:244-251.
[17] WANG Shaobin,LI Lin,ZHU Z H.Solid-state conversion of fly ash to effective adsorbents for Cu removal from wastewater[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9(2):25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