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引用和转发!
当前位置:首页 > 征稿 > 征稿 | “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专题

“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专题约稿函

       火电、钢铁、水泥等典型燃煤行业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针对典型燃煤行业率先碳达峰的质量基础和技术体系问题,开展典型燃煤行业碳达峰技术路线图、碳中和技术方案、碳计量装备研发、质量基础体系建设、碳足迹、碳减排绩效评价等系统性研究,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洁净煤技术》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被爱思唯尔Scopus、瑞典DOAJ、美国《化学文摘》CA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22年,《洁净煤技术》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77种化学工程类期刊中跃居第3位。作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洁净煤技术》目前已策划出版了“碳中和技术、煤高效超洁净排放技术、煤化工VOCs排放与治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燃煤+’耦合低碳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CO2高效捕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燃煤低碳互补发电及综合利用、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燃煤发电CCUS”等多个热点专题/专刊,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四五”是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为集中报道“双碳”目标下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洁净煤技术》编辑部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领典型行业率先碳达峰的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组,特邀华中科技大学赵永椿教授、龙妍副教授担任客座主编,拟于2024年第8期策划出版“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专题,集中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报道方向

       征收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相关稿件,包括但不限于:

       1. 火电、钢铁、水泥等典型行业碳达峰技术路线图;

       2. 火电、钢铁、水泥等典型行业碳中和技术方案;

       3. 典型燃煤行业碳计量原理、方法与装备相关研究;

       4. 典型燃煤行业技术标准与体系研究;

       5. 典型燃煤行业碳足迹研究;

       6. 典型燃煤行业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

       7. 其他。

二、论文内容要求

       1. 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综述不少于15000字,研究论文8500字以上。

       2. 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具体论文格式规范请参考《洁净煤技术》近期刊登的文章,文章可从《洁净煤技术》官方网站(www.jjmjs.com.cn)免费下载。

三、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典型燃煤行业降碳与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专题

四、论文截稿日期及评审要求

       1. 专题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 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通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的论文方可发表。

       3. 论文截稿时间:2024年4月30日

五、联系方式

       赵永椿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E-mail:yczhao@hust.edu.cn

       龙  妍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E-mail:ly_hust@hust.edu.cn

       白娅娜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13810006472(同微信),E-mail:baiyana8023@163.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2023年9月


客座主编简介

       赵永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3060”双碳战略和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技术研发。国际燃烧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大气污染物管理协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专委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委会委员、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441)。《洁净煤技术》副主编、Nature出版社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燃料化学学报》青年编委、《煤炭转化》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明了可再生磁珠脱汞技术、重金属异相凝并技术、CO2光电催化转化制甲醇技术、碱基固废CO2固化脱毒资源化技术,先后在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广东能源集团等300~1000 MW电厂和企业应用示范。曾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SCI他引总计5000余次,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牵头出版英文专著Emission and Control of Trace Elements from Coal-derived Gas Streams(Elsevier)、合作出版中文专著2部《煤燃烧汞的排放及控制》《燃煤烟气非碳基吸附剂脱汞原理》。

 

       龙妍,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博导师,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20/SC3),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委员会委员,ISO/TC 301(原ISO/TC 242)中国代表团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工程热物理、能源经济与管理、能源与节能技术等方面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协同研究、能源管理绩效评价、低碳经济、区域能效分析、标准体系研究等。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市低碳课题等科研项目。出版了《大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协同研究与应用》《节能概论》(第2版)《新能源发电技术》《能源管理》《能源经济学》等5部著作。曾获2021年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二等奖、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15)、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7)、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组成员先后出席了第八届(2014年于智利)、第九届(2015年于墨西哥)ISO/TC 242国际标准会议,第一届(2016年于瑞典)、第二届(2017年于北京)、第四届(2019年于奥地利)、第五~八届(线上)ISO/TC 301国际标准会议,主要参与国际标准ISO 50001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和ISO 50007Energy services: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service to users》的讨论和制订。参与GB/T 42105—2022《水泥和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GB/T 41664—2022《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评价方法与试验规则》、GB/T 40064—2021《节能技术评价导则》、GB/T 39775—2021《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GB/T 39777—2021《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工业锅炉系统》、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等12项国家标准的制订。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
  • 1494文章总数
  • 168984访问次数
  • 17篇 最新文章
  • 编辑部专区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