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引用和转发!
当前位置:首页 > 征稿 > 征稿丨“2060碳中和”栏目约稿函--洁净煤技术


“2060碳中和”栏目

约稿函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大量CO2排放,能源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减排压力。随着全球各国自主减排贡献力度提升和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探索能源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和关注的焦点。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零碳能源、重塑再造工业流程、促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增加碳汇等在内的一系列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将成为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洁净煤技术》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被爱思唯尔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23年,《洁净煤技术》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82种化学工程类期刊中跃居第2位。作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策划出版了“碳中和技术、煤高效超洁净排放技术、煤化工VOCs排放与治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理论与技术、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洁净燃烧与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等多个热点专题/专刊,为促进能源低碳化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为读者全面了解、学习和交流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有关碳中和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权威文献,《洁净煤技术》拟从2022年开始开设“2060碳中和”栏目,集中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栏目约稿方向

    论文主题涵盖但不限于:

    1. 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

    2. 碳中和目标下国家与地区能源政策、能源环境经济、能源可持续研究;

    3.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

    4. 氢能与燃料电池、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5. 低成本CCUS技术与工程示范;

    6. CO2循环利用、资源利用、转化技术与装备;

    7. 其他技术固碳、生态固碳、碳移除等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与装备。

二、论文内容要求

    1. 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综述论文不少于10000字,研究论文6500字以上。

    2. 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3. 论文的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具体论文格式规范请参考《洁净煤技术》近期刊登的文章,文章可从《洁净煤技术》官方网站(www.jjmjs.com.cn)免费下载。

三、投稿方式及审稿

    1. ①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2060碳中和”栏目;②邮箱投稿:baiyana8023@163.com(约稿专用邮箱),邮件请注明“2060碳中和”栏目。

    2. 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论文第一作者原则上要求为副高及以上职称,通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的论文方可发表。

四、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王涛教授,E-mail:oatgnaw@zju.edu.cn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孙楠楠研究员,E-mail:sunnn@sari.ac.cn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樊静丽教授,E-mail:fan@cumtb.edu.cn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白娅娜,Tel:13810006472(同微信),E-mail:baiyana8023@163.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2021年11月


专题特约主编简介

    王涛,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现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CO2捕集及利用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开发了用于空气CO2直接捕获的新型变湿再生技术、CO2矿化养护混凝土等负排放技术。其所开发的针对大气CO2直接捕获的变湿吸附技术,在2018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联合发布的碳负排放报告中被列为该领域的两大主要技术方法之一。近年来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10余项。

 

    孙楠楠,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12—2014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CCUS关键技术和战略,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作为主要作者参与编写《中国二氧化碳利用技术评估报告》和《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版)》,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上海市《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写组主要专家。在《Joul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SusChem》《Carb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樊静丽,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系统工程、能源环境复杂系统建模、能源与气候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入选第二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校首批“越崎青年学者”。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副主编、《矿业科学学报》编委、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亚太全球变化网络(APN)资助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任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项目、能源基金会(美国)、国际能源署(IEA)合作研究等重要课题。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nergy Economics》《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
  • 1494文章总数
  • 168984访问次数
  • 17篇 最新文章
  • 编辑部专区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