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引用和转发!
当前位置:首页 > 征稿 > 征稿丨“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专题约稿函-洁净煤技术

“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

专题约稿函

       生物质及有机固废的高效处理处置是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在“双碳”背景下,利用生物质及其他有机固废替代化石资源,对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燃煤机组与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充分发挥清洁高效煤电机组的技术领先优势,是实现生物质及有机固废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家能源局、国家环保部于2017年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利用现有燃煤机组协同处置废弃物(生物质、垃圾、污泥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作为新增鼓励产业被列入指导目录;2022年,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广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市政污泥、生活垃圾等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现役燃煤电厂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水平。加强燃煤与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技术的研发是实现我国生物质及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有利举措,也是助力我国煤电走向低碳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途径。

       《洁净煤技术》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被爱思唯尔Scopus、瑞典DOAJ、美国《化学文摘》CA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21年,《洁净煤技术》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77种化学工程类期刊中跃居第3位。作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策划出版了“碳中和技术、煤高效超洁净排放技术、煤化工VOCs排放与治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洁净燃烧与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燃煤+’耦合低碳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多个热点专题/专刊,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集中报道近年来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先进技术,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启迪行业进一步发展,《洁净煤技术》编辑部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安全、灵活、高效的生物质直燃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活污泥不同热处置过程中有机硫、氮转化机理的研究”项目组,拟于2023年第9期共同策划出版“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专题,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方庆艳教授、乔瑜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王学斌教授共同担任客座主编、华中科技大学马仑博士担任客座编辑集中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报道方向

       征收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相关稿件,包括但不限于:

       1. 生物质、有机固废干燥及安全存储技术;

       2. 生物质、有机固废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积灰结渣及腐蚀行为;

       3. 生物质热解气与燃煤耦合清洁高效安全燃烧理论与技术;

       4. 有机固废热解气与燃煤耦合清洁高效安全燃烧理论与技术;

       5. 生物质与燃煤耦合清洁高效安全燃烧理论与技术;

       6. 有机固废与燃煤耦合清洁高效安全燃烧理论与技术;

       7. 其他新型耦合燃烧理论与技术。

二、论文内容要求

       1. 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综述不少于15000字,研究论文8500字以上。

       2. 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具体论文格式规范请参考《洁净煤技术》近期刊登的文章,文章可从《洁净煤技术》官方网站(www.jjmjs.com.cn)免费下载。

三、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专题

四、论文截稿日期及评审要求

       1. 专题论文第一/通讯作者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 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通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的论文方可发表。

       3. 论文截稿时间:2023年2月1日

五、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方庆艳教授,E-mail:qyf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乔瑜教授,E-mail:yuqiao@mail.hust.edu.cn

       西安交通大学,王学斌教授,E-mail:wxb005@mail.xjtu.edu.cn

       华中科技大学,马仑博士,E-mail:malun3g@126.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常明然,E-mail:changmingran@chinacs.org.cn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白娅娜,13810006472(同微信),E-mail:baiyana8023@163.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2022年5月



客座主编简介

       方庆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丹麦Aalborg University能源技术系访问学者。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质与煤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智能发电、燃烧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主持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863项目2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横向科技项目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论文50篇),出版著作3部《煤粉低NOx燃烧数值模拟》《燃烧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和《电站锅炉混煤掺烧与经济运行》。荣获2015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201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现代电站锅炉》与湖北省热能工程教学团队骨干成员,编写本科生十二五规划教材《锅炉原理》(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精品教材)。

       乔瑜,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高值利用、燃料燃烧及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连续在4届国际燃烧会议上汇报并发表;提出了厨余垃圾烘焙-气化的新型处置方式,相关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对典型低热值废弃物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阴燃处置高含水率有机固废技术。在《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Fuel》《Waste Management》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总引用数达1190,H指数达23;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专项“水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及工业有机固废高效热解技术及大型化装备”项目课题1项,承担研究经费超过2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王学斌,201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2010—2011),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5—2017)。研究方向为高效燃烧及污染物控制、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减碳和固碳技术、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生物质燃料的利用以及高能耗工业系统的节能减排。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2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和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国际派出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特等资助项目、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项目等课题。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60余篇,担任能源动力领域30余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客座编辑简介

       马仑,工学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含碳固体燃料高效清洁耦合燃烧理论与调控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燃烧数值模拟等研究。主持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技术研发等纵向及横向课题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
  • 1494文章总数
  • 168984访问次数
  • 17篇 最新文章
  • 编辑部专区

    联系我们